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聚焦 > 正文

深度聚焦

    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系统展示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与宝贵经验,鼓舞全体桂工人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安排,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成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体性谋划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提供有力科研支撑。

    加快科技机制改革,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牢牢把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系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并修订完善了《桂林理工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科研业绩分类评价办法》等近20个科研管理文件,着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20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呈上升趋势,年均到位经费2.2亿元。

    召开学校科技工作大会

    召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强化有组织科研,聚力攻坚高水平项目

    强化全过程链条管理,精准施策助力高级别项目申报。2020年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4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年均新增70项。

    召开国家基金申报部署动员会

    召开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会

    基金项目硕果累累

    内挖潜力外拓资源,科技成果屡创新高

    加强对成果报奖的资源配置和力量组织,前瞻性布局谋划成果主攻方向,一对一精准服务科技成果奖培育,形成“优质成果不断产出,潜力获奖年年涌现”新局面。2020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新增广西科学技术奖38项,其中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一等奖9项,连续三年同时获2项以上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和级别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新增广西社会科学奖40项,2024年首次荣获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凝心聚力筑基赋能,科研平台硕果累累

    围绕学科优势与产业链布局需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8个,同比增长157%。此外,学校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获批两份“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学校成为广西首个、也是广西唯一获得“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的高校。

    我校与河池市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池分中心协议书

    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学校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获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深化产学研用联动,成果转化捷报频传

    聚焦产学研融通创新,使更多科研活动问题从产业中来,成果回产业中去,形成新质生产力。2020年以来,“五技”合同和横向到位经费持续增长,累计签订合同2026项,其中重大合同154项,累计到位横向经费2.24亿元;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122件,实现专利转化1000余件次,2022年单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到2500万元,创下学校科技成果转让纪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建设产业研究院6个。

    学校雁山科技园落地,为雁山高校新质生产力科创园建设注入重要动能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顺利揭牌

    学校驻柳州“虚拟大学”揭牌并启动“百名博士入驻柳州企业主题活动”

    (一审:覃泰树;二审:张鲜艳;三审:龙飞)

    上一条:【党代会巡礼】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办)——凝心聚力促改革 奋力谱写人事人才工作新篇章

    下一条:【党代会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五色”育人结硕果,铸魂赋能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