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旗帜引领方向,堡垒凝聚力量。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二级党组织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品牌与实践案例,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系统展示基层党建工作的丰硕成果,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党旗飘扬】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果巡礼系列报道。本专栏将集中呈现各二级党组织的生动实践与典型经验,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进、担当实干,共同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有力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铸魂育人谱新篇
五年来,学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党建12755”引领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铸就了学院发展的“红色引擎”。学院获批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第二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A类示范院系和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2个党支部获得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和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12755”模式

学院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顺利通过验收

学院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验收组实地验收

教工第三党支部、教工第二党支部分别入选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学院党建工作屡获荣誉
“党建+”学科跃升,创新驱动显成效
五年来,学院深入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持续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新增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获批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联合清华大学创建的平陆运河水质安全保障“创新飞地”获得自治区立项,环境生态学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5.6‰。新增省部级人才称号10人,2025年,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实现了“国字号”人才零的突破。这些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领导慰问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校领导慰问学院奋战在博士点申报建设一线的教师

环境生态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5.6‰

近五年来学院新增学科建设平台
“党建+”教学改革,质量提升育英才
五年来,学院深入推进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深化AI赋能教学改革,推进产教科教双融合,构建了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均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中国-印尼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1项、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1项。学院创新打造学生“研创赛”进阶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赛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学生考研录取率、四级过级率屡创新高,展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

学生获得第六届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我校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曲久辉院士为获奖学生颁奖

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环境地质学》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成为全校唯一一个所有本科专业全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学院)

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获得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一等奖

学院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西区赛

学院师生参加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

持续开展“环保春天行”系列实践育人活动
“党建+”科研突破,创新驱动强实力
五年来,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组织在科研决策中的“总开关”作用,将支部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有机融合,持续打造“双带头人”队伍,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科研团队勇攀高峰,屡创佳绩。2024年协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新增获批广西高层次人才小高地1个;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9项,包括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西研究院重大咨询项目在内的省部级项目117项,纵向项目数量质量屡创新高;横向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其中2024年宋波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第三次土壤普查等重大横向项目总合同经费达1112万元,再创历史新高。五年来,学院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过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学院教师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宋波教授团队主持承担国家第三次土壤普查项目
“党建+”国际合作,开放交流展风采
五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扣服务东盟战略需求,将党建同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学院举办第十三届中日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国际会议、第八届全国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学院师生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参加学术研讨

获得中国-印尼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

承办第十三届中日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国际会议

承办2024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博士后学术论坛
“党建+”服务地方,担当实干显情怀
五年来,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将党建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以学术创新为根本,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积极参与漓江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自治区政协常委、学院院长曾鸿鹄教授提出的《关于漓江流域干支流贯通及生态补水的提案》被列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为地方入库“两重”项目2个亿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学院师生赴灌阳县大源村开展环保科技下乡、消费扶贫、捐资助学、社会实践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环院力量”,学院于2024年荣获第一届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

承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六五环境日桂林市主场活动

自治区政协常委、学院院长曾鸿鹄教授通过网络连线就湘桂运河前期谋划与向海经济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自治区政协常委、学院院长曾鸿鹄教授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的发言获《广西日报》刊登

学院开展乡村振兴活动

获得第一届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研创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强院兴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写学院发展的辉煌篇章!
(一审:刘砥,二审:苑守瑞,三审:代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