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系统展示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与宝贵经验,鼓舞全体桂工人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下简称“研工部”)聚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时代新人培育,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协同育人,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政教育成效和管理效能,深化研究生思政工作内涵,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育人筑根基,思政引领提质效
研工部以思想铸魂为核心,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创新教育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覆盖”。一是支部建设固根本。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规范落实“三会一课”,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党支部建立共建机制,以“四联驱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体系建设强保障。构建并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12456”工作体系,出台《桂林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2篇研究生思政工作典型经验获学习强国及全国高校思政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三是教育载体求创新。推行“日常教育+主题教育”融合模式,开展“新生同上一堂党课”、硕博宣讲团巡讲等思政活动60余场,覆盖8000余人次。实施新生“研途启航”工程,强化网络思政,“研在桂工”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相关稿件400余篇、主题视频10余次,连续两年获“中国研究生研媒联合共创奖”,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研究生思政工作典型经验获学习强国及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

与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硕博宣讲团开展共建活动

连续两年获“中国研究生研媒联合共创奖”
协同育人聚合力,队伍建设强效能
聚焦“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一是强化导师队伍。持续打造“导学下午茶”“我与导师面对面”等品牌活动,五年来累计开展50余场,覆盖师生6000余人次,引导导师将科学家精神、教育强国等理念融入育人实践。二是抓好辅导员队伍。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修订完善考核体系,落实双周例会制度,年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培训8场,持续赋能提升专业能力。三是用好学生骨干队伍。加强研究生骨干遴选与培养,年均培育学生骨干及助管500余人,指导校院两级研究生组织开展活动150余场,按期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发挥朋辈引领与自我服务作用。

开展“导学下午茶”品牌活动

按期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

开展“与心相印,携手同行”心理工作坊-研究生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
品牌培育激活力,实践育人显担当
研工部以“文化育人、科创育人、实践育人”为抓手,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一是坚持文化育人。建立“校级品牌引领、院级特色鲜明、学生文化活跃”体系,年均开展研究生趣味运动会、辩论赛等校级活动20余场,各培养单位举办专业特色活动10余场。五年来,红色读书分享会、民族文化交流会等特色活动累计参与师生超10万人次。二是坚持科创育人。举办“研之有理”学术沙龙、“理工之光”创新论坛100余场。创新组织形式,举办“科创报国・学术兴邦”研究生学术论坛,单次参与超3000人次。研究生科研学术文化节获人民网等媒体报道,部分团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实现新突破。三是坚持实践育人。组织研究生赴湘江战役纪念园等红色基地开展研学50余次。五年来,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乡村振兴、环保科普等实践活动100余次,其中“科普点亮乡村”等项目获《人民日报》报道,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担当使命。

主办“广西三月三·锦绣同春时”研究生民族风情文化节

召开第二届“科创报国・学术兴邦”研究生学术论坛

开展“研途织翼 助梦启航”主题志愿活动

开展“科普点亮未来 教育助力未来”系列主题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精细服务暖人心,管理育人促发展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多维协同的管理服务体系,为研究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一是优化学风与评价体系。出台《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五育并举”导向。开展学术道德专题讲座、作品征集等活动50余次。设立“考博光荣榜”等平台,发挥榜样作用,五年来研究生考取博士830余名。二是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建立健全资助服务体系,年均发放研究生资助资金超5000万元,覆盖6万余人次。设立临时困难补助机制,年均救助突发困难学生30余人。积极开发“三助”岗位,实现“资助+励志”双向提升。三是筑牢安全与心理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排查50余次。完成全校研究生心理普测,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档案,建立预警档案100余份。打造“研途心语”心理品牌,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坊,筑牢心理与安全防线。四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聚焦研究生就业需求,组织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就业成功故事会等活动70余场;年均推送招聘信息200余条,联合举办企业宣讲、毕业生分享会10余场,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助力研究生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展“规范启智,诚信铸魂”学术规范知识竞赛

开展研途心语——“与心相印,携手同行”之“远离心理亚健康,远离负能量”主题沙龙

组织开展2025届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

开展【研之有理】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工作坊
(一审:祁惠芳;二审:王洪让;三审: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