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至20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学校副厅级调研员张劲松带领参赛代表队和观摩团一行11人参赛。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贵英出席全国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并到比赛现场看望我校参赛师生和观摩比赛。我校以优异的成绩保持了连续九届总分位列广西高校首位,并荣获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
我校学生参赛作品《创新驱动视阈下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滇黔桂2003~2013年统计数据及1500份企业问卷的实证分析》(指导教师:马小龙)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3件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1件作品获得累进创新银奖、1件作品获得“智慧城市”专项赛二等奖,刘志丽老师和凌亚萍同学作为广西唯一高校代表应邀出席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工作,本届“挑战杯”赛事从校级初赛、自治区决赛再到全国参赛的整个培育选拔过程历时1年半时间。校团委协同教务处、科技处、学工处等部门及各二级学院成立参赛组委会,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构建学校、学院联动培育体系,分层次、分类别的推动“挑战杯”赛事等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校在近千件“大创”项目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遴选了169项作品进行参赛培育,组建校、院两级“挑战杯”指导教师团队,通过项目诊断、项目答辩、中期检查等环节,选拔了105项作品进行重点培育,提供优先保障、专门指导,并开放实验室等研究平台,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我校在本届“挑战杯”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学校将继续依托“挑战杯”等各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竞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平台。
据悉,本届“挑战杯”赛共吸引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参加。经省级比赛、全国复审,528所高校的1569件作品由各省区推荐参加国赛角逐,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决赛共评出特等奖作品38件,一等奖作品124件,二等奖作品318件,三等奖作品759件,累进创新奖作品33件。

学校领导在比赛现场观摩

决赛参展现场

校级优秀组织奖证书

一等奖证书

累进创新银奖证书
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学生获奖作品名单
序号 |
获奖等级 |
作品名称 |
作 者 |
指导老师 |
所在学院 |
1 |
一等奖 |
创新驱动视阈下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滇黔桂2003~2013年统计数据及1500份企业问卷的实证分析 |
凌亚萍、李西、陈志萍、陆新翼、张玉、韦柳杏、高慧暖、陆冬梅 |
马小龙 |
管理学院 |
2 |
三等奖 |
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保护的有效模式?——基于桂黔地区3座生态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
荔晗、杜宇辰、邹满燕、顾梓民 |
郑文俊 |
旅游学院 |
3 |
三等奖 |
乡村旅游背景下广西民族村寨新型农民养成研究 ——以桂林龙胜平安壮寨为例 |
韦福瑞、施卫强、郑杨、赵志强 |
邓敏 |
旅游学院 |
4 |
三等奖 |
漓江河床地貌形态遥感信息可视化研究 |
唐婉丽、阮梦飞 |
贾志强 |
地球科学学院 |
5 |
银奖(累进创新) |
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保护的有效模式?——基于桂黔地区3座生态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
荔晗、杜宇辰、邹满燕、顾梓民 |
郑文俊 |
旅游学院 |
6 |
二等奖(智慧城市专项) |
《太阳能声光控人体感应LED照明灯》 |
郑喜程、廖仕茂 |
杜甫佑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