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长期以来,我校广大教师以理想信念激发学子远大志向,以道德情操感染学生追求高尚品德,以扎实学识指引学子成长之路,以仁爱之心温润学子心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部分教师代表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教书育人的点滴心得,共同为学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也借此机会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诚挚而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呼唤更多师德高尚、潜心育人、学识广博的桂工好老师,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勇敢担负起推动桂工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历史使命,以建设桂工、发展桂工为己任,为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理工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
——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德国洪堡奖学金研究学者 雷呈宏
我是1997年拿洪堡奖学金去的德国,1999年去美国,职业生涯主要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度过。决心回国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是祖国,是故土。今天,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跟同事和家里人讲,我一定要赶上这波回国潮回去,现在回去有点晚了,但还不算太晚。
前几天,带队实习的教研室老师回来说,他们在实习单位食堂吃饭时,有学生突然说,“老师,感觉你们比社会上同样年纪的人显得老一圈”,我听了他讲述后,心中一震。 回想我的经历,大学毕业后,我工作两年,然后考研,出国。多年以后,决心回国,而回国做什么呢?我是没有犹豫的,就想做老师,当大学老师带学生是我多年的梦想。当我如愿以偿成为大学老师并坐在教研室里的时候,教研室的老师大都比我年轻,而我还是初入行的新老师。
来学校短短两个多月,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桂工的老师们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他们操心每天的上课,操心学生的实习,操心学生的毕业就业,操心学生的开学。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想想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他们何尝不是这样为学生成长成才操碎了心,为学生成长成才甘愿付出,无怨无悔?!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言传身教,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学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受益一生。当年作为学生的我,阅历尚浅,尚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们对他们职业的坚守和付出。而如今,时光飞逝,风风雨雨,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才终于有所领悟,也因此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越发深刻。
今天借教师节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说,请珍惜你们现在的学习机会,请珍惜我们伟大的时代,感恩我们的学校,感恩我们的老师,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
做学问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匡小军
长期以来,我们围绕新物质及材料制备,物质结构,电学性质以及结构-性质关系开展材料化学基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多种手段去探索新化合物和新材料,需要把一维的粉末衍射信息还原成三维的结构信息,从实验与理论计算上阐述材料晶体结构和缺陷对物理性质的作用机制。获得好的研究成果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依赖于多方面的合作,其背后往往是艰辛,汗水与执着。我们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实践中也常告诉学生:在求学阶段,要重视基础与能力的培养,要选择具有难度的科学问题,坚定目标,甘于坐冷板凳,全力以赴,不要过多地被短期利益所干扰;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远望,与他人讨论,及时调整方法和策略;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和工具,同时善于与他人合作。
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新一轮博士点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逐步展开,学校已经步入一个快速建设新时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硬件条件建设上各个学科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大型设备,同时大型设备管理岗位人员也会相应增多。我们建议学校适当进行岗位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大型仪器开放和测试服务岗位上的专业人才管理要真正体现以科研和教学为本,从薪酬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去支持和稳定大型仪器管理和测试服务人员,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专职于仪器管理和测试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对研究生招生办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适应学校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奋进,我们的桂工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坚持教学与科研深层次结合,专业研究充分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凯老师
岁月如梭,弹指而过。蓦然回首,不觉间已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耕耘了近十余载。有过欣喜与慰籍,也有过艰辛与惆怅。而正是这些锤炼,激励我在育人的道路上始终勇往直前,同时也促使我对教育过程与本质不断反思。在新时代背景下,我觉得教学应当坚持与科研的深层次结合。我们不仅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应时刻跟踪关注专业知识研究前沿,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与提高自己,进而将专业研究进展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与时俱进,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感悟中收获成长 在反思中树立自信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体育教学部王亚男
转瞬间,来到桂工已有两年,由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的从容自如,期间点点滴滴记上心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以教为本,教学生学习,教学生做人。记得读书时老师告诉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当然,一桶水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流,所以我坚持业务学习。好老师是锻炼成长出来的,坚持听课和认真备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身体素质,努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我将游戏、实战对抗和体能训练穿插教学过程,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时时鼓励大家,尤其注意培养性格内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们的进步和体测成绩的提高,都是对体育教师用心付出的肯定。
桂工心,桂工情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理学院史秀波老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作为桂工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桂工人,充分认识学校的特点,正确定位,教学科研工作切合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调整。作为高校工作极其重要的两个内容,教学和科研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两者关系上协调处理,力争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中坚人才的重任,更要严于律己: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恳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为桂工的一员,我们心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国家高考改革的全面展开,很多专业都要直面生源市场、生源危机和就业拷问,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引导教师上好每一门课程,有效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使毕业生有更强竞争力,进一步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校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桂工人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锤炼“师者仁心”的品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教书育人是一个理想,一种追求,一份事业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刘晶老师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个职业,温饱的寄托,更是一个理想,一种追求,一份事业。正是这种理想激励着我,让我执着于一份恬淡,保持着一腔教育热情,相长于一汪师生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生活需要热情,工作也需要热情,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同样更需要饱含热情。这种热情更多地来源于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信念。教师就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极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热爱学习,从而真正做到: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洋溢着生机与情感。
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我们希望能结合广西区域,挖掘学科特色;整合资源,强化学科专业间融合;立足自身与学科发展,打造教学科研团队;以点带面,激发青年教师正能量。
让学生能从我的课堂上不断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理学院李明老师
“我无法接受面对学生没有丝毫存在感的状态,我渴望学生能从我的讲授中不断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从事教学12年来我一直以此勉励自己。我认为一个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要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努力提升自身知识修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是关键。在授课过程中,我会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了上好课,我和教研室同事一起不断积累授课课程素材,同时也将这些素材运用于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件获得了广西区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把握学科前沿,努力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来吸引学生,以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富有激情、浅显易懂的授课风格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我的课,并能有所受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认为,要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从时间分配到技巧运用,甚至教学动作、手势、表情、举例、互动,我们都有很多值得向前辈学习的地方。也许有人觉得教学竞赛不重要,但在我看来,各种层次的教学竞赛,是一扇扇学习的窗。在短时间内,既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又能够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提高能力。对于学校双一流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和新一轮博士点申请等方面,我们希望从学校层面成立负责高端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机构,专门负责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商学院李珏老师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大力实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无不需要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亦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四有”的好老师。教师之重,不仅在于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更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而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将教师职责高度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思想历久弥新,一直影响着历代教师。新时代的来临,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教学领域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AI+教育、课堂革命、慕课、 翻转课堂,不断倒逼着传统授课方式,让我们明白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做知识的搬运工,更需要我们积极投身于实践,潜心于科学研究,为社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教育领域发展。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无论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归根到底都需要教师去推动、去实施。俗话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积极发扬“工匠精神”,争做“有信念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优秀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教师只有坚守传承师道的职责使命,看重自己的职业,敬重自己的事业,坚持以言传道、以行垂范,坚守德为人先、学为人师的素养追求,才能在师道传承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丽光彩,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老师。
高等学校主要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重要职能。因此,一名好老师,不仅应做好教学工作,还应该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高校则是我国科技和人才汇聚的聚合地。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技创新更为举足轻重。再者,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其创新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科研水平,不仅仅是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大学科学研究职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中的内在要求。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工作中不仅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深入科学研究,了解并瞄准科技前沿和最新产业动态,构建结构性、多维度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真正做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可以说,高校科研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对教师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性,对提高高校科研创新水平,促进我国科技强国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路上并无绝对真理,探索过程中苦乐参半。教师这项职业,就是要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向着“四有”好老师的方向进取,以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老师灵魂的纯度和温度;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社会榜样;以丰富的扎实学识拓展自身精神锐度和思想广度;以宽济的仁爱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最后,诚挚祝愿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外国语学院李欣晨老师
小时候我以为站上三尺讲台应该很容易,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需要默默地付出与努力。
来到桂林理工大学工作虽然才短短两年,但从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却让我深深意识到“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含义。教师不应仅仅只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更应注重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谓“教书”就是在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还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甄别、筛选、加工、整理,用学生更易接受地方式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育人”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这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担负的责任。
在这两年中尤其是参加授课比赛以来,我得到了教研室老师们的许多指导及帮助,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不忘时刻提醒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同时,日常教学科研中,我也从他们的身上不断学习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认真的态度备课、活跃的气氛上课、高效的方式练习”是我努力达成的目标,利用自己年轻教师的优势,与学生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引起共鸣是我一直以来的做法。虽然教学经验有限,但我相信通过不断从老一辈教师身上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授知识与持续学习并重等方式,一定可以促使自己有所提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想要上好一堂课需要付出怎样的心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想要成为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是多么的不易。可我还是很庆幸能够成为你——一名教师,体会到与人分享知识的欢乐,陪伴学生一起经历风雨。
用丰富的学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用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追求优秀品质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地球科学学院时毓老师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六年中,我深切感觉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关系,教学与科研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在理论教学中嵌入相关的科研成果及动态,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也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支撑和灵魂。这也对大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大学教师。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用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追求优秀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用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用真诚的情感和博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诚信。
学校进行的“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顺应了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求老师们跟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学科新增与退出机制,促进学科发展和共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吸收国内外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学校在一系列举措下定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
践行“桂工精神”,做开拓创新的桂工人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陆妍玲老师
作为一名刚刚工作满4年的教师,我已经是一个踏进桂工校门11年的“老”桂工人了。在这里我经历和正在经历我的本、硕、博专业学习,在这里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在这里我感受着“桂工精神”的力量、传承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
工作以来,我牢记“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把学生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完成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任务。为了掌握好教学基本功,我勤学苦练,向老教师学习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向老专家请教高超的授课技能,以比赛历练教学水平,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教课竞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讲课竞赛二等奖、SuperMap杯首届全国高校教师GIS大赛实验设计组二等奖。我深知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仅仅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竞赛”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铜奖1项,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在做好学生培养的同时,我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身学科前瞻性以反哺教学。我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0项,发表论文12篇,获得发明型专利1项。2015年,我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18年被评为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及十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之本在于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我来说,要完成好培养学生的任务,就要不断地夯实自身、提升自我,不断地用“桂工精神”砥砺品质,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在教育中守望快乐,享受幸福
——学校第十八届“十佳授课教师”获得者、外国语学院谭艳菊老师
孟子曾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所以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是让我最骄傲和最满足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教师,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除了有老黄牛般的辛勤投入和付出,还需要有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情怀,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技术的智慧教学方式以及对自我教学科研日益提高的职业追求。
我一直都坚信为别人照亮道路,自我务必放出光茫。所以每一堂课都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研究教学材料,扩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活动。课堂上的老师必须神采奕奕,教学流畅,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这样知识的光芒才能照耀每个学生,学生才能投入课堂,趋光而行,真正学有实效。而教师也能在学生的收获中享受到幸福和满足。同时,要使教学顺利有效,必须进行研究。教学与科研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在坚持教学第一的基础上,多进行科研学习和科研尝试,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使教学效果更加丰富。
我校在学校发展战略当中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规划,明确截止到2020年教学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有9-10个专业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含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参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每届学生的10%。要培养出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且具有全球视野,既懂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又高、同时具备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应该放在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构建智慧课堂,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外语应用能力,提高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上。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挑战,我更充满了斗志,希望有机会投身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潮当中。
回首过往,教学科研上的收获和学校发展的契机给予了我信心和动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将不忘初心,立志做一名“桂工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