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游少鸿老师在实验室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桂政发〔2018〕10号),对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进行公布和表彰,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游少鸿教授领衔主持的《典型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他参与的课题第三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他致力环保科教十八年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青山绿水梦
      说起选择,游少鸿在进入大学校门前,其实对环境工程专业并没有大多的了解。那时候,环境工程专业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他对环境的最初印象还是来自小时候湛蓝的天空、泛着泥土清香的空气和家门口清澈见底的湖水。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身边的环境在悄然无息中变化了:小时候可以游泳的清澈见底的湖水,现在却被肮脏散着恶臭的垃圾所覆盖;推开门就可见的蓝天和灿烂星空如今也被一片灰蒙蒙所掩盖。这不只是家乡所遭遇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游少鸿当时就痛下决心,立下了“想要改变环境”的大志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美丽的家园。带着这样的环保梦想,游少鸿走上了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岗位,并以勤恳踏实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走到了今天。
      我们知道,当前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为主,天蓝、水清、土净,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生活环境的朴素愿望,国务院也先后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分别简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游少鸿自2001年7月留校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学校从事“水清”、“ 土净”等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在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开展研究,对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格外关注,也在植物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修复机理方面颇有建树;此外他还关注水污染控制新工艺装备,潜心研究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技术和装备。
      游少鸿带着他的理想与热情始终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积极投身于自己的“青山绿水梦”之中,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多做出一点贡献。我们知道,广西作为一块尚未被污染的“净土”,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住绿色发展底线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岩溶地区,一旦受到污染,治理的难度更大。八年前,游少鸿就结合自己主持的项目,对当时广西环保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大部分县城生活垃圾、农牧业垃圾和污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导致生态状况持续恶化,并因此制约了广西城市化的发展的状况,开发出以污泥为生物添加剂的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新工艺,并对已有堆肥工艺进行技术集成,研发出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装置。在此基础上,他集成创新了一套适用于广西岩溶区县城生活垃圾的生物高效生物堆肥技术和生产与地域农业种植相适应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全面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变废为宝”。利用这些技术,垃圾制肥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标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指标要求。
      针对不断加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尤其是大面积、低含量的表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游少鸿主持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锰超富集植物商陆多倍体诱导及修复差异性研究”,针对商陆这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多年生、草本型锰超富集植物,研究评价其对土壤中锰的去除潜力,以期达到最佳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
      除垃圾处理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外,水污染治理也是游少鸿的研究方向之一。此次他与他的团队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课题《典型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就是契合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政策要求,针对广西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缺乏科学的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系统、规范、切实有效的修复技术等问题开展了系列工作,具体表现有:研发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真实反映出城市水系环境健康变化规律,实现了修复目标及治理重点的精准定位;制定出涵盖径流缓冲带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控制,以及水体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技术体系,规范了各技术适用条件及主要参数,确保了工程效果;创新开发了均匀流场人工湿地组合关键技术体系,攻克了短流、死区等设计缺陷,有效缓解了床体堵塞;根据研究成果制订了广西地方标准,并指导了桂林小东江和桃花江、南宁邕江等城市水系修复项目,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环境效益。

     

    春风桃李情
      游少鸿始终认为,参与环保,不仅仅是他或者他的团队的力量参与,而是一代一代人的意识培养和主动付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教学与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充实到环境保护的生力军中来,成为环保的中坚和主力。”他自身专业知识深厚,在教学上思维新颖,教学方法独特,钻研教材,备课认真,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常规,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新探索,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还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他经常向学生们讲一些学术泰斗的励志故事,讲科研的意义,讲科研过程中的趣事和难点,以一个个点滴励志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环保的科学之深,责任之重,使命之艰。他认为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把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他把科研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比如,在《污水管网工程(B)》的授课过程中,他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热点问题,其中就加入了城市雨水调蓄技术的研究成果;在《环境工程概论(B)》课程中,他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热点问题,加入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促进教学。
      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担任学院行政领导职务的游少鸿,进一步推进实验室特色应用型建设活动,增加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积极努力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引进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校际学术交流,致力于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以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助推环境工程专业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梳理专业发展思路,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软件、硬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打破人才教研室壁垒,加强课程团队建设,采取竞争与激励机制,实现“部门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针对青年教师,有计划第派遣到国内外进行进修培训或企业实习锻炼;鼓励探索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实验、实习、实训、实岗相结合,使学生100%能够参与其中;走院企合作之路,与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圣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桂林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科研之外,游少鸿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为人幽默风趣、落落大方。他的研究生宁晓芬说:“游老师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定期跟我们开小组研讨会,对我们进行细致的指导;除此之外,游老师还经常找到们交流关于生活、学习方面的事,经常会打电话关心我们,会给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他会帮我们留意各类比赛或者是出国研学最新资讯,但凡他觉得对我们有益的活动,都会鼓励我们积极参与。”他的另一名研究生杨笑宇表示:“游老师虽然平常工作很忙,但每个周都会抽出时间和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像是老师和学生间的解疑答惑,更像是朋友间交心式的聊天,游老师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氛围很好。不管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游老师都很关注他的每一位学生,我们也非常感谢他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遇到游老师是幸运的。”

     

    奋进环保路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游少鸿表示,科研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教学需要用一生的坚持去探索。他希望他和他的同事能继续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巩固好已有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力量,大胆进行创新和体系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实践推进,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上和学校的综合改革上能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在推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学院的健康发展。游少鸿带着这样情怀和目标,始终坚持奋进在路上。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碧水蓝天、芳香沃土,以环保为使命,做环保事业的探究者、维护者、践行者,为地球母亲疗伤,相信游少鸿和他的团队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上一条:【庆祝教师节】校领导教师节之际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下一条:【庆祝教师节】师者心语: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做桂工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