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编者按:桂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他们砥砺深耕,铸魂筑梦,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俊杰人才。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校园网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宣传专栏,突出展示桂工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曾鸿鹄,2022年广西教学名师获得者。现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现代水业认知与探索》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负责人、2020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获得者、首批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负责人、桂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基地(自治区级)负责人、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5项;主持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教研课题3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教改教研论文60余篇。

    立鸿鹄志,做水业人

    曾鸿鹄老师的父母都是四川省资中县水务局职工,因此,自小就与水业结缘。自幼就常听闻父母谈及供水、排水、防汛抗旱、节水、饮水安全等水业问题,渐渐地对水务水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今后也要成为一名水业人。在1988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毅然选择了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92年本科毕业后,她先后进入四川省绵阳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桂林市水电建筑工程公司等设计院和企业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城市污水管网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技术监督与管理工作。那个时候,她便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在水业一线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未来的水业人。机缘巧合,她成为了给学校(桂林工学院)给水排水专业两届本科生讲授生产实习课的老师,随后于2000年底调入我校,成为了一名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从此走上了水业教学与科研之路,圆了自己的水业梦。

    扎根教研,教书育人

    在曾鸿鹄老师看来,“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能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先进技术,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她始终坚持把教学改革和创新放在第一位,把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实际教学中,致力于“立足广西、服务西部、注重实践”的高水平应用型水业人才培养。她主讲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获得广西区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一等奖;为适应新时代水行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她还探索创设了《现代水业认知与探索》课程,于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早在2014年,她带领团队申报的“重融合宽共享强实践的地方高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就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也是1989年以来学校首次获得的、而且是唯一主持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了学校国家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曾鸿鹄老师积极参与组建桂林理工大学宜兴产业研究院、环境产业联盟、广西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构建“环保e行”产教融合云服务平台(华为应用市场及苹果App Store上架),努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要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指导的学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12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项。

    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只有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使科研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曾鸿鹄老师立足保护“漓江山水”,坚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究解决困扰民生福祉的水环境问题,她紧扣桂林岩溶特色,探索开发了地表径流氮磷固定再利用技术、基于“厂网河湖岸一体”的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桂林会仙湿地生态修复、两江四湖改造、桃花江流域治理等工程,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曾鸿鹄老师还非常注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主动与广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开展环保培训与宣传,为广西环保系统管理人员和企业单位环保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每年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以上。已经连续12年主导开展“环保春天行”和“高校+社区做表率、生态文明进万家”等公益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清洁乡村水源和垃圾,以实际行动保护漓江母亲河,为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贡献力量。

    上一条:【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站在讲台上的“大家长”——访我校2022年广西教学名师获得者何德珍

    下一条:【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访我校2022年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