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广西日报链接: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4-12-04&code=009&xuhao=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深刻把握二者内在关系,必须深刻理解两大战略的逻辑递进关系,立足时代发展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磅礴力量。

    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先后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持续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这是我国减贫事业与农村社会经济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时间上的延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解决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三农”问题的阶段性政策,脱贫攻坚的时间是2013年至2020年,重点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上具有迫切性的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是从2018年至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使乡村全面振兴,时间上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两大战略在时间安排上是一前一后、一长一短,相互交汇。两大战略在时间上存在一段重叠期,并明确强调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战略实施的连续性。

    点到面的延伸。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绝对贫困的消除代表着我国进入了缓解相对贫困的新时期,从脱贫攻坚战略聚焦的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的我国整个农村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质就是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将脱贫攻坚中贫困村和贫困户政策福利扩大到整个农村地区和全部乡村居民,推进乡村地区整体性发展。

    政策层面的接续。由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实施对象范围上侧重点不同,脱贫攻坚时期采取的是精准扶贫策略,主要针对贫困地区、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靶向性、精准性的扶贫模式,整合资源聚焦聚力,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发力,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和增收问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缓解相对贫困问题,重在推动整个农村的全面振兴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整个农村地区的全民共享问题,政策的制定从靶向性、精准性转向全民性、普惠性,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和脱贫成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摸清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难点

    在看到脱贫攻坚成绩和乡村振兴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过渡期内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引起重视并切实解决,就会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造成不利影响。

    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部分地区急于完成贫困退出指标,往往缺乏系统思维和长远规划,在选择扶贫产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短期扶贫效果显著的产业,容易忽视当地更具有地域性的产业发展。尽管产业短期扶贫效果显著,但由于结构单一,全产业链开发不够,产业小散弱和同质化明显,这类产业存在前期投入较多而后续保障不足的问题,往往不具备长期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减贫行动与贫困治理理念衔接认识转变慢。脱贫攻坚只是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并不代表贫困治理的终结,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在贫困治理体系方面,相对特惠式的扶贫减贫在解决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是行之有效的,但要解决相对贫困,适应普惠式贫困治理的需要,必须从理念和思维上推进减贫由帮扶向治理的深刻转型。在贫困治理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扶贫资源投入边际效益递减、政策供给与农民需求对接不畅等诸多问题,影响减贫效果和质量。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创新贫困治理机制,是检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标。

    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有待加强。立志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之源,脱贫攻坚中注重扶贫先扶智,并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但是,部分脱贫人口习惯于依赖政府帮扶,缺乏追求自身发展的主动性。部分脱贫人口重返贫困,多数是由于脱贫人口缺乏内生之志,将自身的脱贫与发展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帮扶及救济,自我发展能力弱,从而导致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巩固”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拓展”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些重要要求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在剩下一年多的过渡期里,如何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圆满实现过渡期目标至关重要。

    继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为乡村的全面振兴筑牢坚实基础。巩固现阶段已有的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增贫困是“十四五”时期的底线工作和基础性任务,同时也是脱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足发展短板的前提。守住底线,就是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成果,重点就是保持过渡期内扶持政策和工作举措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确保脱贫地区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增贫困现象。应持续巩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的防护网;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情况,构建脱贫地区可持续的稳固脱贫体系,保障脱贫户持续增收;在逐项分类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战略惠及对象、实施节奏、调整力度的平稳过渡,推动脱贫攻坚体系平稳转型,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拓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的动能。首先,加强战略引领,推动乡村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从乡村经济制度、政策、方式、结构、质量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引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繁荣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其次,发展乡村多元化产业经济,增强乡村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乡村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动扶贫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构建高品质、多元化、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持水平,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甚至乡村,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增值收益。最后,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提升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一个有机衔接、内在统一的整体。应以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经济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文明乡风家风民风、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系统性变革,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下一条:【广西新闻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深化体教融合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