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链接: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3-05-16&code=007&xuhao=3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论著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如何认识、应对“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蕴涵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我们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力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深入理解“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重要论述
从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判到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研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使用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等概念阐释当今世界形势。在2013年3月27日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几位领导人发言表示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随后发表的《德班宣言》提出,世界在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主要经济体政策方向方面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之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不确定性”都是侧重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描述。到2014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这次会议上,“不确定性”从用于表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判转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研判。
从“不确定性”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出,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成为阐释世界发展特征的关键词。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战略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不确定难预料”。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把“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作为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因素提出来。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阐释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深刻领悟“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重要论述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关于世界是确定性的还是不确定性的争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世界是确定性的,而古希腊哲学家阿纳克西曼德则认为世界是不确定性的。自然科学中牛顿力学确立了世界确定性观念,而统计热力学、量子力学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发现世界是不确定性的。在社会学领域,富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了区别,凯恩斯提出不确定性与概率的不同。唯物辩证法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前提出发阐释了世界的不确定性,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以时空条件为转移辩证看待世界的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四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正是辩证看待“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动体现。
社会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的确定性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发展趋势,“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也强调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强化发展的必然性,强调要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
坚持价值最高尺度与价值选择多样性的统一。“归根到底一切价值都是人的价值”。不确定性只有在进入人的价值关系后才有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全人类最高价值尺度和主体价值选择多样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选择上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调人民主体的价值旨向,又重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尺度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价值选择相统一的生动体现。
切实把握“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导意义
认清前进道路的复杂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各种“危”与“机”交织并存。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丰富内涵,从当前国内外环境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上把握不确定性,从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总体形势上把握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问题意识,运用好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把各种确定性的情况摸清、把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找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解决对策,有效应对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坚持既定目标的确定性。越是不确定性环境,越需要增强发展目标的确定性,要以明确的目标来凝聚强大的发展动能以克服不确定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找到“四个自信”的精神密码,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找到“四个自信”的精神支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四个自信”的精神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中找到“四个自信”的精神源泉,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现代化比较中找到“四个自信”的精神之魂。
增强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实现目标是对不确定性的最大消解。没有脱离确定性的绝对不确定性,所有的不确定性最终都会发展、转化成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的存在不能成为放弃奋斗的借口。事物联系越是错综复杂,越要努力探寻、发现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进而把握、利用规律来推动我们的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普遍联系性与发展多样性统一,坚持最高价值尺度与价值选择多样性统一,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意识和本领,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历史主动精神激励青年奋斗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