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编者按:7月14日至24日,学校组织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分两批在成都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举行“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2024年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员论坛上,18名学员代表结合培训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悟,围绕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立足岗位实际和主责主业,谈体会、提举措、表决心,交流发言感悟真切,认识深刻,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现将他们的发言集中刊发,以期对学校广大领导干部有所启发。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雷:围绕“理念-制度-人”推动组织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班名师云集,我认为专家们讲授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推动组织高质量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动力系统可以归纳为“理念-制度-人”三种因素的有机融合。

    一、三点收获

    第一,理念有共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是华为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还是北京市十一学校等高效能非营利性组织,首先解决是理念问题。理念解释了组织存在的目的,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诠释了组织的价值准则。如果组织无法清晰界定发展理念,或发展理念没有融入每位成员的日常行为,组织前进的动力则会被分解,发展成效也会事倍功半。

    第二,制度有体系,工作有章法,激励有效力。当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规模优势的基础就是制度体系。一方面,对于流程性事务尽量标准化,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化偶然为持续,这样既能保证手头工作有章法,又能使工作经验可传承,但也要防止管理过度精细化而扼杀创新。另一方面,制度要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主要抓手是薪酬体系、荣誉体系、福利体系的协同发力,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核心目标是保证组织有旺盛的创造力。

    第三,人人有赛道,团队有活力,网络有张力。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中自由驰骋,自动自发,自主经营。依据学科方向组建教研团队,构建体制机制保障团队运行,聚焦主航道,力出一孔,久久为功。秉持平台思维,打造教育网络,激发网络效应,向网络要人才、要资源。

    二、三项行动

    第一,统一思想理念,凝聚奋进力量。上学期我们已组织老师对商学院近40年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进行总结凝练,通过覆盖学院所有教师及部分退休教师的13次专题讨论,大家的思想进一步凝聚于学院高质量发展。后续学院将通过文化墙建设、师德师风教育等,大力弘扬学院优秀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统筹三大体系。学院已形成以《商学院绩效分配办法及配套文件》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其中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指导、党支部、分工会工作等多个方面。后续修订将重点解决“过于强调薪酬体系和福利体系,而忽视荣誉体系”和“赛道相对单一”的问题,推动三大体系协同发力。

    第三,勇于无中生有,拓展优质资源。面对学院资源相对匮乏、属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不等不靠,围绕特色化、差异化主题,依托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研学融合、国际融合、校友融合,以拓展人力资源为核心,不断撬动各类优质资源。

    通过本次培训,我收获了知识,也感到了差距和危机,在后续工作中,我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认真履职,努力奋进。

    漓江保护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华:深学细悟 心怀感恩 笃行不怠 砥砺奋进

    培训期间,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了大学治理、科技创新等方面新的理念、前沿的探索实践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与成都理工大学领导专家的深入交流,让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智慧,突破了知识瓶颈,拓宽了发展思路,解决了工作中的疑难困惑。

    一、深学细悟笃行,守规矩,讲情怀,以党员干部意识和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建设好桂林理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成都理工大学刘清友书记、唐清利副书记的专题讲座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建设好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一名毕业于桂工的中层干部,更有责任、更有义务、更有担当,更要用心、用力、用情、用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以系统性有组织科研推动漓江保护与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增强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深化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关键一招。成都理工大学侯明才副校长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经验和启示,为我校对标对表地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科学保护漓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作为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漓江重要指示精神成立的新型研究机构,漓江研究院重点围绕漓江开展有组织科研,在紧扣漓江保护与发展重点领域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下功夫,为漓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将漓江研究院建设成为有桂工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三、聚焦问题,找方向、明路径,扎扎实实将学校党委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庹先国校长关于高校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为我们提升治理能力与专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坚持立足漓江研究院的使命、定位,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主动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将学校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科学保护漓江、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贡献桂工力量。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工作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为高质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副主任邓炼:聚势谋远 精耕细作 奋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为期6天的培训,在成都理工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们的精心、科学、规范地组织下,在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倾囊相赠的传道授业解惑下,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益有味、高效圆满。

    一、学习感悟

    第一是“实”。本次培训厚重“实”在。培训既有聚焦国之大者深刻辨析,也有深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既有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要求,也有高校微观层面的内涵建设。

    第二是“全”。本次培训“全”面丰富。既有成都理工大学领导的大政解读、时局辨析,又有像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学者教授的管理智慧和教育论道;既有纵览人文史哲的大气,又有启迪立身处世的精妙;既有各位同仁的座谈研讨、群英一堂,又有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主旋律现场。

    第三是“美”。本次培训“美”好难忘。有课堂上专家的博学、讲述的生动之“美”;有座谈会上,虚心求教、研判的精准之“美”;有球场上,激励的角逐、深厚的友谊之“美”;有食堂里,家人般温暖共处之“美”。当然,还有凉爽的天气,林立的教学楼、洁净的校园……他们都在诠释着——“和谐”与“美好”。

    二、启示收获

    短短的几天培训,成理的“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已经深深镌刻在我脑海。

    我们要学习“成理”服务地方的大思路。成都理工大学坚持跳出一域谋全局,以前瞻性的思维谋篇布局,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藏铁路、雅下水电、核工业”中快速发展自身。这启示我们必须把学校发展放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上来,奋力融入“一带一路”“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中来,在聚焦“服务自然资源行业与工业高质量发展”上谋篇布局。

    我们要学习“成理”争先进位的大气魄。“成理”地处西部,与“桂工”同根同源,资源平台区域位置都与东部高校无法比拟,但“成理”不仅没有懈怠,在“博士点、科研经费规模、高层次人才、国家科技奖、国重实验室”等核心指标上仍然保持稳健增长。启示我们成绩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必须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思维,要始终坚定“向优者学、与快者比、朝高者攀”的决心努力争先进位。

    我们要学习“成理”创新求变的大手笔。全体“成理”人无不以平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地矿油核”优势特色,创新推进“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珠峰人才计划”。启示我们必须破除“墨守成规、路径依赖”的守旧观念。要善于识势、顺势、借势,做好“解放思想、吃改革饭、打创新牌”的大文章。

    三、下阶段工作思考

    一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围绕四个“3”目标,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引用留培”心中有数。二是全力做好人才引育。加强统筹谋划,全力推动实施“1+6+N”人才政策体系落实落细,大力培育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级重点人才培育储备库,对人才进行精准“数字画像”,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有组织的人才培育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改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聚焦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重大人才项目突破、重大成果转化等,持续完善人才政策配套供给,系统迭代人才管理制度文件,主动为人才“拆围墙”“降门槛”,为人才开辟更多成长“赛道”。四是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逐步提升数字化服务管理水平,落实好“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在职能部门定岗亮牌,实行挂牌服务;落实好“桂工人才十条”,又好又快地在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方面出实招、出真招。

    “成理之问”一直伴随着本次培训。桂工发展,亦同样有“桂工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曾引用了苏轼的一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表明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的改革决心。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破解时代之问。

    “一篙松劲退千寻”,在爬坡过坎的时候,在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更要坚定信心,以顶格的标准、满格的状态,在真抓实干上用真心、出实招。我将始终锚定“九个桂工”建设目标,踔厉奋发,让学校人才工作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更有高度!

    南宁分校副校长李培良:求真务实 争先善为 将学习成果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新任干部,这次培训班对我来说既是启发又是提高,既是明理又是坚信,为正值本领恐慌的我增添了底气,为刚到新岗位寻求工作突破的我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收获

    一是锤炼了党性。“党的领导”“治理之道”“干部建设”……每个专题讲座都是一次思想洗礼、一次党性修炼、一次动能充电,每次教学都展现了成理人“求真”“务实”的品格特质,让我们学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信念,进一步增强了始终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增长了本领。在成理校史馆、博物馆、育廉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参观学习过程中,学校的每一阶段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不验印了成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精神,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三是增进了团结。本次培训让我们这批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学院的同事们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家共学习、同吃住,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在工作中相互协助,紧密协同。

    二、下一阶段工作思考

    一是要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志。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履职尽责,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强自律,以更优更大的业绩推动学校发展建设,进一步完善南宁分校“1349”工作思路,推进九大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动“三风”建设,以更高站位推进党的建设。二是要把学习之效转化为实干之举。把培训期间学习到的各项知识技能、掌握到的各项规律要求,全面贯彻运用到岗位工作中,进一步扎实推进“三融一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十大育人工程”建设,优化办学定位,打造凝炼南宁分校办学特色,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把一时之学转化为一生之事。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注入灵魂、融入血脉、深入骨髓,真正体现到日常言行、落实到具体工作,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加快构建南宁分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四个基地”建设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不加油跑不出“加速度”,不换道看不到“好风景”,我们要以继续赶考的心态、接力奔跑的状态、不懈奋进的姿态,加油干、全力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做到“十个坚定不移,实现十个更大”,努力干出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新天地,拼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桂工。

    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庞崇进:学成理“攀登精神”,谋加快发展新突破

    作为一名地质人,学习了成都理工大学“攀登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聆听了学校深耕英雄文化构建育人体系的先进经验和显著成效;在育廉馆,我们追溯了教育中的廉洁,感受到了“崇廉拒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博物馆,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侏罗纪的宜宾马鸣溪,遇见了长脖子的马门溪龙;在校史馆、重点实验室,我们感受到成都理工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验到了面向深时-深地-深空战略的大国利器,震撼不已。在此,十分感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各位领导、专家的倾囊相授,让我对如何砥砺奋进“善作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提升政治能力

    通过专题培训,我们深刻意识到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三届党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的总要求,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和体现到自身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锤炼“会干事,干成事”的硬核本领,团结协作,认真研究学习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办法,“争当贯彻到底的行动者”,“用实干作为表率”,把师生群众组织起来,锚定目标,凝心聚力,助推“学校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各项工作出新出彩”。

    二、立足学科优势,积极践行“四个面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正是得益于“旗帜鲜明地践行‘四个面向’,将显著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服务的实际成效”。成都理工大学与我校同根同源,情谊深厚。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思路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区位优势明显。我们要立足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优势,勇于担当,围绕“一带一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等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高效推进有组织科研;抢抓月球“土特产”研究机遇,做强学科特色方向,点燃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用好科研新范式,推动产学研用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成都理工大学根据当前态势对高校科技工作的要求,实施了加强顶层设计、抢抓战略机遇、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举措,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平台建设、社会服务领域的重大突破。他们在变革科研组织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思路也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要主动对接广西乃至东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需求,依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开辟新赛道新场景”,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用科技成果转化激活创新,“构筑一流学科优势”。同时,健全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将科研资源转变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有组织的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自信”,推动学科建设反哺人才培养。

    短短6天的学习时光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攀登精神”的磅礴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学深悟透,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融入自身工作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审:李娟;二审:梁祖福;三审:雷绍湖)

    上一条:【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一次高质量的培训,学员代表这样说……(三)

    下一条:【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一次高质量的培训,学员代表这样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