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即将迈入“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之际,特开设“致敬‘最可爱的人’”专题,通过采访我校获得纪念章的老同志,追忆70年前的峥嵘岁月,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爱国兴校、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
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用鲜血谱写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今天,在向英雄们致敬的同时,我们要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新征程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黄军装上了背,打死不流泪。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黄淞芳
黄淞芳出生在广西容县的一个小山村,不曾想那样偏僻的深山沟,也会被战火席卷,侵略者们在村子里大肆抢掠。当时的黄淞芳深感国运艰难、人民艰苦,保家卫国的种子就此深深扎根心底。“我姐姐在学校的时候就受到了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很早就参军抗敌去了,我也想像她一样,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家园。”所以当时学校通知招兵的时候,身为优等生的黄淞芳毅然弃笔从戎。当时部队在报名时、新兵集合后,给了他们两次选择的机会考虑自己的决定,黄淞芳参军的意愿非常坚定,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答复。老人如今仍然印象深刻,当时的招兵人员告诉他说,既然想清楚了,就一定要记住“黄军装上了背,打死不流泪”。入伍之后,黄淞芳被分配到了侦察班,在部队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兵侦察员。
黄淞芳入朝作战时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第54军,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金城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金城战役是一场辉煌的胜利”,谈到这场战役,黄淞芳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他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金城战役”中我军13位勇士突破重重封锁,乔装潜入敌后,谱写“奇袭白虎团”的传奇故事,带领我们一起感受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与敌军斗智斗勇的生动画面,我们胸中涌起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久久不能平复。
黄淞芳老师在“金城战役”前线
战场远比想象中要危险和艰苦。入朝后,黄淞芳被分到了志愿军炮兵团指挥连,担任指挥班班长,主要任务是为火炮射击进行观测。采访时,黄淞芳认真地演示着如何“作为大炮的眼睛”测量射击距离、高低角、方向角等射击参数,在那个仪器并不发达的年代,只能靠人眼观测、判断。要保证作战时能准确地摧毁目标,有时就必须穿越火线到敌后去侦察、观测,而且因为观测的工具会反光等因素,侦察人员极容易暴露,“敌机盘旋侦察”“炮火覆盖打击”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每一次的侦察观测都是一场生死考验,但他始终未退缩一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出色地完成任务。“每逢危险有静气,关键时刻不糊涂。”黄淞芳在平时就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慢慢地养成了机警、谨慎、冷静的性格。对黄淞芳来说,“艰苦”是另一个记忆深刻的词汇,曾经他们在一次山头攻坚战中,整整四天滴水未沾、粒米未进,接近虚脱,但仍坚持完成了任务。
黄淞芳老师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黄淞芳不幸负伤。敌方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在他前方爆炸,冲击波将他带飞,重重地摔在石头上,随后被沙土掩埋,胸部、眼睛等多处受伤,其中肺部伤势最为严重,也是导致他后来退役的直接原因。虽然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但是黄淞芳对自己的负伤看得很平淡,他说自己就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沙粒,不足以称为英勇,很多战士在战场上牺牲了,或者受了更重的伤,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黄淞芳老师所获部分荣誉
无奈因伤退伍的黄淞芳在苦思今后人生道路时,他深感文化对个人、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于是重新拾起学业,发挥军人不畏艰难的精神,自学两个月后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1960年,黄淞芳到我校工作,带过数届学生,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一手创办了我校电教中心,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获得了“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育电教教材评选一等奖”“全国电教成果邀请评比二等奖”等多个奖项。黄淞芳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说,自己没做什么,就是唯独没犯什么错误,对待工作认真。就是这份认真,他坚守了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勤勤恳恳的奉献。采访结束时,黄淞芳还不忘殷殷嘱托,“咱们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发扬爱国精神,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做优秀的接班人!”
国家培养了我,部队锻炼了我,我就要以我的一切回报祖国。
——王瑛
“没有国家的培养和部队的锻炼,我无法成长起来。”1946年,当时16岁的王瑛就参了军,成为军医学校的一名学员。1947年,因前线战事需要,还没能毕业的王瑛便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担任卫生员,承担抢救工作,并与战士们在战斗一线共同冲锋陷阵,先后参加了东北、天津、北京等多地的战斗。年轻的王瑛初入战场,还是个懵懂的“红小鬼”,怀揣满腔报国热忱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幸亏遇到了连长周庆常。“刚参加一线战斗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如何躲避炮弹,就听着周连长不时地喊小鬼快趴下,带着我躲到工事里。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早就牺牲在战场上了。在部队的时候,周连长就一直对我特别好,总是保护着我,还手把手教我军事知识,一步步带着我成长。”现年90岁的王瑛已经记不清很多事情,唯独周连长当初对他的教导和照顾让他念念不忘。
王瑛老师在部队
1950年,美国政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王瑛仅仅带着随身挎包就跟着部队渡江进入了朝鲜,这次他被安排在战场后方的卫生队里担任医务班长。“敌人的空军很厉害,每天都有很多飞机在轰炸。身边好多战友突然就在战场上走了。”虽然已经见惯了生死离别,王瑛的心里还是很难受,因此他只能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抢救伤员。“伤员比较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尽可能地多背几个急救包和夹板,而且我们分工明确,运送伤员、止血、上夹板、治疗等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确保能及时救治伤员。”
战争淬炼了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坚定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之气。面对武器先进、装备精良的强敌,在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为了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义无反顾地向着胜利前进!“我们救治的战士们受了各种各样的伤,伤重的战士会难受地呻吟,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疼。”当被问到救治伤员过程中什么是最令他难忘的时,战士们无畏向前的身影跨越时空再次重现在王瑛的眼前,他反复强调“战士们都是最英勇顽强的战士,我们都经历过压迫和侵略,懂得忆苦思甜,打心底里想要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昔日的年轻战士激动地说,“战场上经常有志愿军战士牺牲,早上一个连队还好好的,一场战斗下来就只剩几个人了,但是战士们不怕牺牲,我们一定要取得胜利!”
王瑛老师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以及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东北纪念章
回国后,王瑛继续在营口当兵,后于1955年因风湿性关节炎退伍复员,先后辗转长春、南宁等多地,最后来到桂林进入我校从事医务工作。部队让王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他都能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当时,我校成立不久,医务人员较少,学生人数较多,每天的工作量很大。王瑛从药剂师做起,脚踏实地工作,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尤其喜欢研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书籍,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并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学无止境,奉献无止境,王瑛通过自身努力从最初的药剂师成为一名主治医师,并为广大师生服务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