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三月春意正盎然,巾帼花开遍桂工,姹紫嫣红斗芳菲。在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近 “桂林五一巾帼标兵岗”——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了解她们的故事,倾听她们的心声,展现她们的风采。

      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以应用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广西重点学科为建设依托,长期承担学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地质等相关学科的“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并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厚德强基、以生为本、科教结合”的鲜明特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深耕本科教学的专职教师13人,其中女教职工8人,撑起了教学团队的“半边天”,秉持着“热爱奉献、通力合作、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在推动学校化学基础学科建设中彰显“巾帼不让须眉”的别样风采。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女教师风采

      携手共奋进,同心担使命

      在女老师们的心中,团队就是一个共同体,她们有着“立德树人”的共同使命,大家坚持分工不分家,团队成员全情投入、尽己所能,认真、严谨、细致地开展工作,凝聚着强大的团队力量。

      近年来,团队在智慧教学、信息化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设成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广西区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2门次,国家级开放平台上线慕课课程2门,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成绩的获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谈起团队遇到的困惑和迷茫,袁亚利老师表示:“开始筹拍慕课的时候应该是团队最迷茫的时候,大家一开始都不清楚应该怎么做,几次陷入瓶颈。”说到这,袁老师的语气略显激动,她说:“慕课的建成要归功于聂瑾芳老师的行动力,她作为团队负责人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达成目标。”袁老师表示,有行动力且非常果决的负责人是非常核心的,也是从拍摄慕课开始,团队开始凝聚团魂。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采用“以老带新、老中青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发挥老一代教师经验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成员间不但在专业领域、年龄层次、职称水平和技术水平上形成良好的交互性,还在团队的长远发展上具有继承性。一方面,以老带新,积极调动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创新发展作用;另一方面,以新促老,充分激发老一代教师的奋斗激情,以“传帮带”的方式,拉近了老师之间的距离,凝聚了共识、振奋了信心、激发了斗志、锻炼了队伍,从而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强、团队凝聚力高、创新能力优”的集体。邹建梅老师,博士毕业入职仅3年多,已经成长为团队强有力的新生力量。邹老师在备战第二十届广西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时曾陷入迷茫,她表示:“初次参加比赛的时候非常迷茫,没有备赛经验,也没有信心,多亏身边老师们的互相鼓励和全力帮助,让我逐渐找到其中的方法。”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邹老师最终获得第二十届广西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集体研讨

      柔肩担重任,蕙质振兰叶

      因为心中有热爱,她们走上讲台追求人生价值;因为心中有责任,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情奉献。

      教学团队成员致力于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全栖发展,在女教师们的积极参与下,先后承担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分析化学在线试题库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建设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西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际化课程1门;开发高校化学在线试题库APP 1个;出版《分析化学实验》教材1部。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类基金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863子课题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含杰出青年基金1项)、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3项。在国外著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专利10多件。此外,团队所做的课程建设带动全校师生逾2万人全面开展智慧教学,开发的线上资源免费为广西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提供教学和员工培训,承担了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中心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硕果满枝,离不开团队女教师们的辛勤浇灌。作为团队负责人、团队的核心,聂瑾芳老师永远“打头阵”,冲锋在前开拓创新,同时也推动着大家向前迈进。作为团队的标杆,聂老师不断提升自我,保持先进,曾获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广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国家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以及桂林理工大学十佳青年授课教师、优秀青年授课教师、“欣羽”优秀人才发展奖、优秀班导师等多项荣誉。她在科研上也毫不放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等;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4的期刊论文26篇、封底论文3篇),论文他引近1200篇次(单篇最高被引123次),个人H因子为20;研究成果被科技媒体X-MOL专题报道2次;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译著《化学计量学实用指南》;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

      团队中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的优秀女教师代表,比如团队的中坚力量袁亚利老师和保障力量金文英老师。袁亚利老师是团队的科研能手,曾获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大赛微课组二等奖、三等奖,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二等奖,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组一等奖、大赛最佳教学设计奖,桂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一等奖、“课程思政优秀教案”、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十佳青年授课教师”、“十佳”本科毕设指导教师,桂林理工大学“欣羽”优秀人才等多个教学奖项。金文英老师深耕本科教学工作,十数年如一日坚持在教育一线,长期承担教学工作,曾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高等教育组三等奖2项、桂林理工大学“十佳毕业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金老师为人低调朴实,默默承担了团队非常多的琐碎工作,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作为团队新生力量代表,邹建梅老师在较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主动服务地方,她目前正在牵头负责万禾农产品质检中心CMA实验室筹备工作,实验室完成后预计辐射带动周边省市地区实现农产品质检新飞跃。邹老师表示,她打算做针对广西的食品分析化学的慕课,为中国食品安全助力添瓦。

    所获荣誉(部分)

      春风化雨伴成长,润物无声洒春晖

      教育的目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女老师们在学生眼中就是那一颗树、那一朵云,拥有着一个个美丽的灵魂,关爱学生,指引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身在化生学院,看似柔弱的女老师们做起实验来却雷厉风行,胆大心细。在亲身教学示范时娴熟流畅,细节把控到位,对于可能产生误差的或实验失败的操作,她们会刻意放缓速度,让学生们能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正确步骤。“实验出现异常时,我们等来的不是责骂,而是老师们和声细语的指导,她们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和改错的机会。”

      应化18-创新班学生颜文菊表示:“有位老师曾对我们说过,现在批评越狠,以后你们工作就会少犯点错,少挨些骂。我们都很认可老师的话,她们就像是苦口婆心的长辈,就怕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多绕一个弯。”她还笑着称老师们是“知心大姐姐”,觉得老师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眼中的女教师是一个温文尔雅、德才兼备的角色。进入大学以后,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些亦师亦友的老师,她们在课上是我的引路人,课后更像是我的好朋友。她们能够和我亲切地交谈,更能够适时解答我的困惑,遇见她们我很幸运!”

      应化18-创新班的岳誉华也用“温文尔雅”来形容老师们,“我眼中的女老师不仅有着和蔼可亲、闲雅文静的形象,同时还具备着丰富的学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聂瑾芳老师的《分析化学》课,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课、学生听讲,课后作业复习的教学模式,而是真正让我们学生自己主宰课堂,针对某一问题开展研究与交流;针对经典的公式以及结论,我们重温推导与实验。聂老师会在课上举办poster,提前带领学生感受科研交流的氛围;在每节课前留出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复习的成果,她说:“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每一个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岳誉华表示作为聂老师的学生,他感受到了非凡的幸福,“聂老师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使我们博采众长,成长得更好。在未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攀得多高,都不会忘记聂老师的培养与教诲,因为她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师生合影

    上一条:【庆祝“三八”妇女节】凝聚巾帼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后盾”——致敬战疫中的“她们”

    下一条:【庆祝“三八”妇女节】淑气芝兰争繁茂,春风桃李洒芬芳——记我校一线女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