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刘杰:让青春在梦想中飞翔

    刘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一个1977年出生的阳光“大男孩”,虽然年轻,但他凭着那股钻劲已取得不俗的成绩:2011年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李氏禾根细胞对铬的吸收和跨膜转运机制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3篇,ISTP收录2篇),申请专利3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与他人合作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

    为师梦:良师乐教
    学高为师,谈起“教师”这个字眼,刘杰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两个字在他的心里份量很重。2003年夏天,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刘杰回到家乡,成为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现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从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第一天起,刘杰就立志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他说上课是一种享受,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他发自肺腑地热爱这个职业。初登讲台的他,面对教学、科研经验不足的状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教学相长中进步,努力使得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对待每一次上课,他就像对待一次要求严格的实验,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我希望他们每次在我的课上都能有不同的收获、每次课上都能进步一点点,看到他们满足的微笑、看到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眼神,我感到无比自豪。”刘杰老师如是说。
    近年来,他年均授课都在100学时以上,先后主讲了《环境生物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2门专业基础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3门专业必修课以及《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理论》2门选修课程等多门课程,参与指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8周的生产实习,每年指导近十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几名研究生科研,他的课程,不管是同事听课评价还是听课学生的匿名调查评价,都深受好评。
    他的11级研究生伍清新把老师新颖独特、开放式教学的上课方式总结为与海外学习经历造就的宽广的学术视野有关。确然,在为师育人的生涯里,刘杰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在2009年获得云南大学污染与恢复生态学方向博士学位后,2010年刘杰又入选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人员计划,成功申请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与分子生物学系访学的机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名校,刘杰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增加阅历、增广见闻,为争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积累了厚重的知识储备。
    教改教研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刘杰还积极参加了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目前,他主持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形体系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新形势下广西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工作,在《环境生物学》等课程上尝试了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教学实验内容,并分别以“在环境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讨”和“环境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先后在《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了教育科研论文2篇。通过教改教研的思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综合素质。2010年,他被评为桂林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科研梦:执着探索
    在刘杰的学生看来,老师的身上有一股韧劲,不成功,决不放弃。读研时,为了能看懂英文文献,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刘杰立下目标,一定要把英语拿下,在这股信念的支撑下,他每日在图书馆苦读专业英文原著,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反复钻研,废寝忘食。天道酬勤,凭着强大的坚持和毅力,最终攻克了英语难关,英文掌控能力突飞猛进,并在多个外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成为同师门中最早发表英语论文的佼佼者。
    来桂工后,刘杰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特长和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把“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他已在超富集植物的机理和应用、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2010年和2011年,他先后以"超富集植物同源多倍体诱导及其修复性能研究"和"李氏禾根细胞对铬的吸收和跨膜转运机制"为题,连续两年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后均获得了立项支持。他还主持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李氏禾在铬污染土壤中的修复作用及生物学机制研究"和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李氏禾修复环境污染的潜力与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主研人员(排名第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酸在超富集植物李氏禾铬耐性中的作用及其代谢调控"的研究工作。
    对于科研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刘杰总是不断地问为什么。遇到的任何困难和问题,他都会平静地笑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他的学生余轲分享了刘杰的一件事儿: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外地采集实验样本,有些地方很偏僻,不通长途客车,他就沿途一路搭载不同的交通工具,从颠簸的货运卡车到破旧嘟嘟响的拖拉机,一路风尘仆仆赶过去完成采集任务。野外考察条件艰苦,有时不得不风餐露宿,他也以苦为乐,习以为常,用一颗执着的心和满腔青春热血践行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句话。
    除科研外,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格外繁重。刘杰先后参与了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编制、广西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工程、桂林理工大学与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合作"2+2"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翻译等工作;参与多个大型仪器设备的申购、广西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预算项目的申报以及《环境生物学》和《污染控制化学》实验指导书的编制等。在环境工程重点专业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每一项重大任务都有他的身影。刘杰说,“去琢磨探索这是我喜欢的事儿,我喜欢我的工作。”为了“享受”某个实验废寝忘食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育人梦:师者仁心
    环境学院12级研究生周凯宁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刘老师的情景,见面是在一次课下,当学生陆续离开后,见到一个满面微笑、精神十足的年轻老师走出教室,“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在后来陆续接触的日子中发现老师是个积极向上、干劲十足的人,他常常教导我们‘科研要做到最好,生活要充满朝气’”。
    在刘杰的心目中,好老师应该是“生活上随和、学术上严谨”。 在教好书的同时,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定期会和学生探讨实验进展,一起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暑假,需要留校做实验的学生,刘杰都十分关心,常常询问他们的假期生活情况和实验进展,假期中多次抽空来雁山校区指导;虽然刘杰平时很忙,但是他仍旧抽空阅读大量的文献,好多时候都是在半夜,通过网络发给学生一些他阅读过的好文献,让学生研读,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所借鉴、有所启发。最让学生感到特别的就是开会总结科研成果的方式,让学生做主讲,当主角,彼此交流各自的成果,自己却当听众,对每个学生都听得认真,所以提出的问题都很切中要点,使他们都深受启发。
    他和学生亲如朋友,对他们的关心也无微不至,每次节假日都会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过来,提醒他们出校园或者回家路上小心,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学生情绪低落时,刘杰会主动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不要做生活的弱者。更有意思的是刘杰还利用荒废的土地,带领学生开辟出一片实验用田,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让他们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科研的成果,久而久之大家都被他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所感染,刘杰也正是靠这样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和尊重。
    刘杰深刻体会到经师易做、人师难为的道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老师的作用首先是让他们成人,再让他们成才,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指明方向、不走错路、少走弯路,让他们有机会和能力去探索去发现。”刘杰说,“这大概是一位寻梦者对未来的期许吧,祝愿他们能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教师节到了,在这硕果累累的九月时节,让我们向像刘杰一样正在或曾经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点燃我们青春的梦想引路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上一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听取意见 发现问题 做好服务——我校召开新进教师座谈会

    下一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陈贵英副校长率队开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