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

       【编者按】六十载沧桑砥砺,六十载弦歌不辍。60年来,一批又一批桂工学子走出校门活跃于海内外各行各业,他们秉持“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的卓异品格,勤勉自励、精进图强,奉献国家、服务社会,成长为社会和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母校的骄傲,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为汇聚校友力量,传承桂工精神与文化,同时也为广大在校学子树立榜样,我们将在校园网主页陆续刊登校友系列专访文章,以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呈现校友们的奋斗历程和精彩人生。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访我校83级校友黄涛

      人物名片:黄涛,1987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水工专业,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桂林理工大学湖北校友会会长。

      虽然已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昔日的校园生活,黄涛校友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说起他读书时的点滴趣事,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时的青葱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 述师生深情难忘

      初见黄涛校友,便被他精干沉稳的形象和举手投足间显示出的睿智之气所吸引。黄涛虽已年过半百,但这却丝毫没有掩盖住他如年轻人一般的朝气和热情。离开学校近30年的他,再提起学校的学习生活时,满是感念和难忘。
      黄涛于1983年考入我校前身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水工专业学习。提起母校,黄涛对其严谨的治学之风、淳朴的文化氛围以及严格的管理体制赞不绝口。他说,正是这样一所治学有道、管理有方的高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对国家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他也很荣幸能够成为桂工的一员。黄涛感叹与桂工结下的缘分,感谢曾经对其言传身教的老师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
      提到浓浓的师生情,黄涛特别讲述了他与专业课李墨林老师、吴恒老师及英语老师钟老师的缘分。在他的记忆中,李墨林老师、吴恒老师是两位很厉害的老师,他们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特别是李老师还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他们不仅学问做得好,课教得好,而且与学生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尤其是吴恒老师。“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出其不意地点我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言,他上的课程有‘FORTRAN语言’‘边坡工程中的优势结构面研究分析与应用’及‘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等,如果你不认真听讲,恐怕难以准确地回答他的提问。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老师不得了,很厉害,将来一定前程远大。吴恒老师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对我影响很大。”他还清楚地记得一件趣事,他说:“当时吴恒老师结婚后住在远离原教工食堂而靠原学生宿舍区较近的一栋教工单身宿舍的一楼(对面好像是校医院)的靠门栋的一间房里,一次去上晚自习时,碰到他正在空地上用腰形的白铁盆给他儿子吴迪洗澡,我说吴老师你家公子哥的脑袋真大,将来肯定跟你一样聪明,天下无敌。”吴老师回答说他的脑袋还不够圆,不是天下无敌的敌,而是张海迪的迪。熟悉20世纪80年代背景的人都清楚,当时的学生对梁羽生、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电视剧及身残志坚的楷模张海迪的着迷程度。还有一件事值得回忆,当时黄涛报考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吴恒老师建议他改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虽然最后没有被录取,但吴恒老师还是去地质所给他抄写考试结果并询问落榜原因。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是感动。事实上,黄涛的同班同学万志清当年就考上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毕业后被吴恒老师反复动员回到学校任教。令人欣慰的是,大学毕业工作期间,黄涛矢志不渝,考上了武汉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师从著名土力学家与教育家刘祖德先生,聆听老先生教诲多年,这对后期的工作帮助很大。此外,令黄涛记忆犹新的还有教英语的钟老师。他回忆说自己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当年高考英语满分100分,他考了87分,钟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关爱有加,扎实的英语功底对自己后来的工作帮助也很大。
      1985年,当时的校长袁奎荣教授有一次从联合国考察回来,给全校师生做报告,他说桂林地院合格毕业生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就是三条——伸手会打电脑、开口能讲外语、出门会开车,现在看来袁奎荣教授的观点多么超前,多么具有国际视野。水工系系主任、高级工程师黄柏瑜,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他给学生的临别赠言是:合格的工程师拿到一块岩样或土样,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对其强度和变形指标说个八九不离十,对土样还能估计出其含水量。行胜于言,近三十年过去了,对于校长、系主任当年的要求,校友们基本达到了,他们无愧于当年老师的教导,可以十分自豪而又响亮地回答他们是学校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和工程师。黄涛认为大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或者说“既要站位高,又要接地气”。
      黄涛不仅跟老师们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且和同班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尽管离开学校多年,但是黄涛始终关注老师、同学的发展情况,始终与母校保持着联系。

      把握大学时光 传承青春梦想

      在母校求学期间,黄涛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程以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当时他加入了校学生会,并担任学习部部长,在时任学生会主席唐善茂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还组建广西大学生科技协会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分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组织编写了《大学生科技论文集》,学校时任院长袁奎荣教授、地质系古生物专业韩乃仁教授均被邀请给论文集作序,特别是韩老师还亲自指导他们撰写科技论文。黄涛还是水工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主要参与黑板报与系刊《晨光》杂志的编写工作,当时的水工系党总支书记唐中一老师,以及辅导员王智力老师都很热情,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这段经历培养和锻炼了他各方面的能力,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他的影响深远。他说:“学生会的工作经历使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我在如今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较高的写作和演讲水平应归功于当时在学校打下的良好基础。”
      在提及自己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收获时,黄涛认为,大学时代既要专注于提高专业课成绩,又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二者兼顾。年轻时精力充沛,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既要具备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又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在采访中,黄涛非常自豪地说,桂工学子身上有着刻苦、勤奋的特质,善于钻研,同时顾全大局,团队合作意识强,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近三十载弹指间 硕果累累亦辉煌

      1987年7月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毕业之后,黄涛被分配到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虽然当时的工作环境还比较艰苦,但桂工学子身上勤劳朴实、求实创新的精神突显了出来,大学期间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在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近30年来,他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现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为企业培养高中级技术骨干数十人。他是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中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术专家(2010)、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奖评审专家(2013)、中国建筑业协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专家(2015)、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专家(2015)、中冶集团安全质量管理专家(2013)、武汉大学(2011)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研究生导师。黄涛主持和参与的建设工程项目近百项,其中大型、复杂和困难项目近20项。曾获国家优秀工程银质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铜质奖2项,省部级(行业奖)优秀工程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刊登6篇,EI 收录4篇;主编地方、行业技术标准2部,参编国家技术标准2部,参加审查行业技术标准1部。同时,他还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十佳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武汉市第三届“武汉青年科技创新奖”提名奖(2000)、“武汉市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2001)、“中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2000年度)及“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2002)。问及成功的秘诀,黄涛坦言,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埋头苦干。
      
      江山代有才人出 笑看桂工展未来

      桂工自创建以来,已经走过一个甲子的沧桑岁月。从创建的那天起,桂工人就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视桂工为家园,以兴校为己任。几代桂工人用勤劳、勇敢和智慧经营桂工的一草一木,建造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无论从学校的创建,还是后来的发展壮大,桂工的进步和发展,无不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相伴随,桂工人无时无刻不以报效祖国、建设桂工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从白手起家创建时仅有两个专业、400多名学生的中专学校发展到现在以工学为主,拥有理、管、文、经、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所有的一切,都是桂工人在六十年的精心耕耘中收获的丰硕果实。作为桂工校友,黄涛对母校的发展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他相信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同时,他也为母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黄涛认为,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人才引进是高校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捷径。高层次人才对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他建议母校找准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措施及动态管理机制,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组织环境,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以确保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适度控制规模,找准特色,立足差异化,注重内涵培育。
      黄涛的这番话,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黄涛校友对母校的感谢和怀念,他的话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肺腑。黄涛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诚恳做人,严谨做事,最终将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条:【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一)桂长杰:地勘情缘 母校情怀

    下一条:【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九)朱来东:扎根西北 踏实耕耘